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正文

数学是终身的武器——访陈耀光校友

发布日期:2013-12-23 作者: 来源: 点击:

陈耀光,男,中共党员,广州大学(原广州教育学院)1982届数学专业毕业生,从政三十余年,曾任湛江市委书记、市长、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现任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

湛江市委书记、市长、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看着这一系列的头衔,每一个都像一颗炸弹一样在我心中炸开,把我震得忐忑不安,不得不慎之又慎的对待此次采访。

采访的前一天晚上,我把采访提纲整理了一次又一次,把开场白、结束语、提问方式等等都细读了好几遍,最后确定没有遗漏才绷着神经睡觉。可是广州的交通总是喜欢在我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时给我浇上点油,公车晚点到站,中途无数次的塞车,在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到省人大门口以为终于可以喘口气的时候,本来就因为差点迟到而紧张的心情在看到门口的武警犀利的眼神时彻底转化成不安,更是把这次采访看成是一次“英勇就义”的深入虎穴。然而,现实却是我们遇到了一位平和、亲切的“领导”师兄,他亲自给我们倒茶,跟我们讲曾经的求学生涯,跟我们说难忘的同窗情,师生谊,笑谈他的工作经历,不带一点领导的架子,犹如闲话家常。

人民教师 引以为豪的工作

“那时好像还是5月份这样子吧,还有一个多月才高中毕业,有一天在课室上课,突然被老师叫出来,跟我说让我留校当老师,书包一拿,我就再也没有回到那个课室,以后也没有见到那班同学”,陈耀光哭笑不得地跟我们说起了他的第一份工作。1971年,还在读着高三的陈耀光校友被老师“相中”动员留校任教。在当时,高中毕业的学生都会面临“被分配”,上山下乡当知青或被分配到工厂、学校当工人或老师。于是,高中未毕业的陈耀光校友,怀着自豪而又不安的心情,成为了一名仅比自己的学生年长一岁的数学老师。回想起刚任教的时候,陈耀光校友说,因为自己个子不高,又与学生岁数相近,混在学生堆里便分辨不出彼此了。很快,他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做老师的感觉,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乐趣与成就感。有一次,陈耀光校友给一个“调皮班”做临时班主任。为了“镇压”那些调皮的学生,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家访。班上有57个学生,他全都家访过,而且还不止一次。短短一个学期里,他就利用空余时间做了上百次家访,可见他的认真负责。在采访过程中,陈耀光校友多次提到了当老师很有成就感,看到你的学生一批一批的来,在你的教导下健康成长,是很有成就感的。1979年,他担任校团委的老师,在学校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团委的工作被评为“广州市青年突击手标兵”。

积极求学 教育影响一辈子

1977年恢复高考后,已工作数年的陈耀光校友抓住机会,参加了广州教育学院的录取考试。这跟一般的高考不同,参加考试的主要都是在职教师,在这场“老师与老师较量”的高考里,陈耀光校友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考上了广州教育学院的数学专业。在读书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陈耀光校友坦言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无论是良好的师资还是严谨的治学环境,抑或严格的教学要求,给陈耀光校友的影响都是终身的。“我读的是数学专业,它对人的思维、逻辑方面的锻炼是很有利的,我后来的工作很多时候都要跟数据打交道,当初的数学专业学习便帮了我的大忙”。在陈耀光校友的记忆里,还有一位让他又敬又爱的周建中老师。他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好老师。课堂上他认真板书,言语间十分注意自己的逻辑表达,课后又与学生十分亲密,常常鼓励学生用心学习。有一次,陈耀光校友到老师家吃饭,周建中老师亲自下厨,并在饭间与他亲切交谈,丝毫没有老师的架子。说起老师的近况,陈耀光校友说:“2010年的时候,老师还去湛江探望过我一次,带了一套季羡林老先生的书给我。那时候我都已经毕业快30年了。”这么多年来,对学生关怀备至的周建中老师,在学习上不仅培养了陈耀光校庆缜密的逻辑思维,生活上还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那时候的同学也都是彼此的学习帮手,班上的同学大多如陈耀光校友一样是在职教师,入学后由于同学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家便自觉组成了十人左右的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学习钻研,偶尔对某个问题争论研讨,乐此不疲。“那时候的教育学院是出了名的学风好、要求严。再加上读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大家都很认真刻苦学习。”但让陈耀光校友没想到的是,毕业后同学们大多数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而他却转向了政界发展。时至今日,尽管已经毕业几十年,但同学们依然常常相聚,感情宛如昨昔。

学以致用 走马上任见真章

被从教师的岗位上调走,热爱教师职业的陈耀光校友不是很情愿,但当时的他虽然还在就读,却已经是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的团委书记,而且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之际被评为“广州市青年突击手标兵”。组织上尊重陈耀光校友的意见,让他以挂职的名义调去广州市郊区教育局工作。1981年他又走上了新的岗位。之后的三十一年里,陈耀光校友经历了白云区区长、湛江市委书记、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等大大小小十几个工作岗位。现任省人大环资委主任的他说:这些年的工作业绩,都有赖于自己在广州教育学院学习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培养了自己重实践、抓重点、善总结的风格。他笑言“数学是终身的武器”,他说,自己在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面对大量的经济数据和分析材料,学数学的“鹰眼”让他看问题总有自己的见解,不被表象所蒙蔽,能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1998年白云机场人建设,陈耀光校友负责征地和拆迁补偿工作。在研究拆迁补偿标准的过程中,陈耀光并没有被12亿的拆迁款砸晕,而是学以致用地分析土地数据、调查各地段的实际用途,得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款项分配方案,加快了白云机场的建设步伐。“其实,老师的身份也是我得以适应各个岗位的原因。”在当年,教师的身份意味着更高的文化水平和更优秀的思想品质,陈耀光校友所具有的、较强的教师口头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都让他在工作上如虎添翼,特别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使他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结束采访,走出省人大的门口,我才猛然发现,我之前想好的官方开场白、结束语等等似乎都没有派上用场。因为采访中的陈耀光校友并不是以什么大领导的身份出现的,给我留下的是一个毕业多年、可亲可敬的师兄形象,他在向师弟师妹叙说着他的故事。最后,他鼓励师弟师妹要好好学习,珍惜大学时光。同时,他还对校友会提出了建议:团结校友,凝聚人气,增强在校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加强宣传、增加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荣誉感;发动校友支持学校建设。他还送给师弟师妹一句话:以广州大学为荣!祝福师弟师妹学业进步,前途无量!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朱艳芬 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