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正文

献身教育,创新育人——访陈秋兰校友

发布日期:2013-12-23 作者: 来源: 点击:

陈秋兰,女,中共党员,广州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1997届政治经济管理系毕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政治教师,曾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荔湾区名教师等称号。先后任广州市第四中学副校长、副书记,荔湾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部副主任。2009年,年仅34岁的她被任命为广州市第四中学校长,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最年轻的女校长。

与教育事业的意外之缘

“这是个意外!”当我们问起当年陈秋兰校友选择报读师范类院校的缘由时,她爽朗一笑,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回答。“其实经商是我从小的一个期望,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商界女强人。”因为父母经商,陈秋兰从小就经常接触鲜活生动的经济学,对商业可谓是耳濡目染,并由此萌生好感。当年她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广州师范学院的“政治经济管理”系,是因为她和家人看到“经济”这个字眼,觉得挺符合她从商的目标的,“进去读了才知道,原来是学师范教育的。”命运给理想开了个阴差阳错的玩笑,真正的大学学习和之前自己所向往的几乎是背道而驰,这让刚进入大学的陈秋兰感到迷茫。不过,自我调节能力、适应能力极强的她,很快就端正了学习态度。陈秋兰校友说,要是问起她在大学里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的话,就是没有好好利用大一刚开始的时光。记得在大一上学期评选奖学金的时候,她去看公布榜,“一看到我就呆了,怎么才拿了三等奖学金!”上进的她,为“三等”的排名伤心了很久,她不断地反思自己:“到底怎么了,我真的是属于这个位置上的人吗?”正是这个“三等”,给了她一次心灵的磨砺,激发了她的斗志,促使她调整好情绪和心态对待接下来的大学生活。虽然就读师范并不如她初愿,可她也发现了自己读师范的优势。相比起大多数来自广州大城市的同学,作为客家人的她,普通话说得非常好,这对师范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素养之一。有光芒的金子,身边最不缺的就是机会和挑战。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兼职主持人等机会纷纷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一一接过并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标准的普通话和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机会的垂青、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信任与认可,让她拥有了底气去重新看待师范生这条路。加之“三等奖学金”不满足,她对自己说:“既然来了,就做最好的自己吧!”从此,她便刻苦学习,成了一名优秀的师范生。大学四年,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她每次拿的都是一等奖学金;她是学生会的副主席、生活部的副部长和知行读书社的社长。语言表达、组织策划和与人沟通这三种能力对她今后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为她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许多有关教育的技能和技巧,也是她在大学时就已思考的。如怎么去爱一个学生、怎么去驾驭好课堂教学。

谈起对母校的记忆,陈秋兰校友说,她在大学的四年就“追求卓越”,这四个字对她的学习和对她毕业后参加工作都影响很大,常常可以告诫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

一生只为办好一所学校,下辈子还做老师

1997年暑假前,陈秋兰校友面临着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关键时刻,刚好碰上广州四中的领导到学校招聘老师。当时,四中的领导听了陈秋兰校友的一堂试讲课,被她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所吸引,马上希望她能到四中工作。就这样,大学一毕业,她就进入四中,成了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在四中扎下了根。那时的四中,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方面条件比很多其他中学要差,恰恰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谈起自己的事业发展,陈秋兰校友言语中无不流露出对四中的感恩,是四中给了她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让她得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速度成长。十六年的教学生涯,她教了六届高三毕业班,一届初中毕业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当问起她为学生、为课堂辛劳付出的时候,会不会感到“累”。陈秋兰校友回答:“当我走上教师这个行业之后,就已经很喜欢,就把它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辛苦和累都会有,但我觉得很充实,很有价值,有收获,我每天都是精神饱满地投入我的工作中。”在每个年级,她都会精心跟进有心理或行为偏差的特殊学生。2013届的高三毕业班,有一位成绩优秀的男生,因为情感问题,患了抑郁症病休在家,后来因为担心成绩下滑而不愿回校,陈秋兰校友耐心安慰、开导他,保持与他密切沟通,多次上门去他家接他回校,使这名男生顺利地参加高考。“教师这个职业,让人着迷。你能在学生最为关键的中学阶段,关注他,陪伴他。当你看到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在你的教导帮助下,一步步地进步;一名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在你的耐心引导下,慢慢地转变,你就会觉得做老师太有价值了。”在作为一名出色的老师的同时,在四中这个大的成长舞台,陈秋兰校友肯吃苦、肯吃亏、不计较地付出,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不断进取之心,使她从一名普通教师培养成为学校管理者。2009年,她成为了四中的校长,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最年轻的女校长。她上任后,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带领四中在依法治校、等级评估、特色立校、教育科研、质量强校、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使四中获得了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在2011年正式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我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在四中,一生就只为办好这所学校,下辈子我还做老师!”

致力于民主而自由的教育

当一位优秀的老师成为了母亲,当一位母亲成为了一所学校的校长,这几个角色的转换中,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思维火花呢?在接受金羊网的访谈时,陈秋兰校友说,学校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业有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终生受益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她在育人治校中所秉承的教育理念。陈秋兰校友说,她真正开始萌生有这样的理念,是在她成为母亲之后。2007年,她有了孩子。“成了母亲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怎么把他教育好,我希望我的儿子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在这思考的过程中,她很自然地把对学生的教育也进行了思考。作为母亲,她首先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然后是自信快乐,品行端正,学业有成。她的孩子两岁时正值她担任四中的校长,她开发努力思考,她要把四中领到一个怎么样的方向?要把四中办成一所怎么样的学校?学生在四中学到什么样的东西才能一辈子受益?她结合四中的办学历史,她希望在四中营造一个生态、民主的教育氛围和有序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她还提出:“一生一兴趣,一生一特长”,鼓励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特长和强项,鼓励学生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有个性又优秀的个体。几年来,四中培养出四个“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在科技竞赛、体育、艺术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如今,陈秋兰校友仍在孜孜不倦地用自己对教育的哲思,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陈心怡 谭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