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学科进入软科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榜单,10个学科进入软科2021年“世界一流学科”榜单。3年来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5个学科相继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广州大学排名快速上涨,成全国进步最快高校之一,什么专业最厉害?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哪些专业前景更广阔?
广州大学校景。
“广州大学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发展迅猛,已经卸下了‘偏文科’的标签,明确厚理精工、优文特教、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日前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表示,广州大学打造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师范教育四大类一流专业方阵,形成了一系列金牌专业,培养创新、创造和创业的“广大人”。https://vod.nfapp.southcn.com/376b7c5a6ba147528175a0ec3026f9d8/608536d643bb8b8920de969355f00139-sd-nbv1.mp4
四大“王牌军”:
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师范教育
南方+:每年广州大学都有很多新变化。临近高考,很多人关心,今年广州大学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育会有什么新动作?
魏明海:今年是“十四五”规划首年,也是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方案明确的关键节点。我们已经明确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1+2”工程,“1”是思政课程与基础课程提升工程;“2”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
这其中,针对本科教育,思政课和公共基础课建设是首要,让学生打下更加厚实的基础;同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也将让更多本科生获益。
目前来看,我们正在实施《广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效果良好,本科专业通过这几年的“大减法”数量精简到71个。其中就有3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4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直接列入省级),超过了招生专业总数的60%,位居全省同类本科高校前列。
南方+:超过60%的招生专业都是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下一步还会怎么提升?哪些专业是其中的“高峰”?
魏明海:在这一批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广州大学看准国家和地方产业需求,重点培育了四大一流专业方阵,是广州大学专业中的“王牌军”。
信息技术类一流专业方阵,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排名全国第4。信息技术类相关的一流专业建设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工程技术类一流专业方阵中,土木工程学科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工程技术类相关的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
经管类一流专业方阵,经管学科是近年来广州大学快速发展的学科。经管类相关的一流专业建设点有:统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法学等专业。
师范教育类一流专业方阵,师范教育在广州大学有传统、有特色、有优势。师范教育类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等专业。
广州大学校景。
南方+:要建设一流专业,广州大学在哪些方面提升?
魏明海:一流专业建设我们设置了“五个维度”,包括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的吻合度、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贡献度、师资条件保障度、“四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不断促成优势专业与特色学科、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相融合。
更深层来看,要办好的专业还是要有好的学科。因此我们还在深入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这是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我们明确依托优势学科和“2+6+1”科研创新平台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和“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两大创新枢纽,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合成生物学与智能育种/精准医疗、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数字技术与岭南文化艺术等六大交叉创新平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与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型智库),在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和岭南特色学科建设一流专业群,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学院的跨类新专业建设。
两大培养通道:
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应用人才
南方+:今年进入广州大学学习的新生会有什么不同的培养通道?
魏明海:我们今年本科招生的71个专业中,除极少数招生人数较少的专业外,其余全部采取“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培养路径,即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应用人才两类培养模式。
以前,例如一个专业招进六七十名学生,都用一套课程体系一种标准来培养,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这些年不断改革,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两条腿”培养路径。虽然这项工作将增加全校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工作量,但这对学生成长更有帮助,改革就是值得的。
南方+:两种人才培养方案有何不同?
魏明海: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点是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和学术训练,强化学生批判思维、科研与创新实践培养,引导学习志趣,激励学生继续深造,做好本科生阶段与研究生阶段教育的有机衔接。
比如说,学校已组建的33个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这些班级中,包括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方滨兴命名的“景中班”“福霖班”“方滨兴班”等。今年,以这些班级为代表,广州大学学生升研率再创新高,福霖班、化学171班、化学172班考研升学率接近50%,多个学院涌现基本全员读研的“学霸宿舍”。
“福霖班”成员合影。
南方+:拔尖创新人才更偏向科研和深造,卓越应用人才注重实践、创新和应用?
魏明海:如果学生的志向是对接社会实现更好就业,我们采用卓越应用人才培养方式,重点强调对接部门行业企业需求,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协同部门行业企业创新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等形式,推动协同育人单位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现在广州大学开展了100多个协同育人项目,在“三创”人才培养方面,近年来累计培育优质学生创业团队120余支,注册学生创业公司70余家,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竞赛中的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团队“毕业后公益基金”项目答辩中。
提振“三气”:
让学生获得“大学增值”更多机会
南方+:这几年来广州大学“学年礼”常常刷屏,受到学生喜爱。
魏明海:广州大学这些年开展了年级成长评价与年级主题教育,即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不同年级主题成长”为评价指标,每年跟踪考察和分析学生在德才兼备家国情怀、文体艺发展、视野拓展、能力发展方面的素质发展情况。
最近我们倡导一个新词:“大学增值”。就是说,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除了知识技能外,还有他个人成长上的提升和发展。我想,人才培养是个慢功夫,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拔高“尖子”很容易,但如何让全体学生都有大收获,才是教育更重要的挑战。
因此,我们探索完善了五育并举、全学段全覆盖育人模式,让学生每一年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发展。还有“文体语艺劳”五大中心进一步促成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在大学四年实现“大学增值”。
南方+: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广州大学培养的学生将会有哪些宝贵的品格和特色?
魏明海:广州大学的学生刚进大学时,可能存在自信心不强和学习自主性还不够强的情况,在大学的浸润下,我们希望让他们发挥特长激发自信心,挖掘更大的潜力。通过这些探索改革,我们很高兴地听到,用人单位评价广州大学的学生头脑灵、手脚灵,专业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
我们希望学生进入广州大学后,不断提振“三气”。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修身立德。
希望学生争当“三创”先锋。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勇于创新、创造、创业,敢为人先、敢于突破。
希望学生矢志追求“三实”。坚持实学、实干、实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钻研学术知识中追求卓越。
南方+:很多人对广州大学的了解速度赶不上学校的发展速度。临近高考,您希望广大考生、家长如何认识广州大学?
魏明海:经过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广州大学快速转型、快速发展。可以说,我们在整体定位上已经撕掉了“偏文”的标签,正在追求“厚理精工、优文特教、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发展新路子。
其实,比起在大学排行榜上名次提升,我们更看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关键工作能不断高质量发展。广州大学还将继续努力,例如未来5年计划还将扩充500名至550名高层次人才;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等。
希望具有志气、骨气和底气,追求创新、创造和创业,注重实学、实干和实诚的同学们来广州大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共创一流创新型大学,共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