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支南,女,中共党员,1989年从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本科毕业。中学生物高级教师,现任广州市第十三中学校长。参加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培训,中央党校全国教育战略高级研讨班学员;广州市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

1989年,陈支南来到了培正中学,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如今的她是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的校长和生物老师。在这26年里,她经历了4所学校,做了13年的校级干部。从班主任、团委书记、级组长、科组长、德育主任到校长,陈支南生命里的每一个跨越无不带有认真勤恳的印迹。“人生是需要积淀的,成长非一日之功。”陈支南认为,一个人无论到了哪里,摆正自己做人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1985年,从广州市第七中学毕业的陈支南,考进了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以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老师。“既来之,则安之。而且做老师也是自己从小的职业梦想。”陈支南认为,无论在哪里都会有最优秀、脱颖而出的个体,不求自己脱颖而出,起码能够做到问心无愧。虽然生物专业是学院调剂的,但她觉得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扎实完成学业课程。
陈支南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都是军人,也许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她逐渐养成了严谨自律的习惯。只要是教过陈支南的老师,对她的评价都是“认真踏实”。在大学里,陈支南也保持着这种习惯,努力夯实作为一名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和素养。而且当时学院着重学业,特别强化对是师范生的规范教育。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结合,为陈支南专业基本功的扎实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在大学四年里,陈支南的学业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
除了在学业上的严谨认真之外,陈支南的大学生活也积极参与学院举办的各类文娱活动,经常在交谊舞大赛、广播比赛、书法大赛等偏文艺气息的活动中看到她的身影。“这个比较适合我。”陈支南笑道,“有没有拿奖我就不太记得了,但是我都会去参与。”
在大三这一年,陈支南被同学推选成为班长,从那时候起她与班主任的交流开始密切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嘉玉老师,她对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注重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航。”现在回忆起校园生活,陈支南觉得那时候的人文氛围特别朴实,老师非常敬业,同学之间的友谊特别纯真。她回忆道:“我们的班级凝聚力特别强,经常搞活动。大一去鼎湖山做植物采集,大二去阳江做动物学实习,大三去学校进行教育学的学习。”这些活动一方面增进了同窗之情,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严谨认真规范,但又充实开心。”这是陈支南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评价,“因为我当时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老师,所以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大学里,陈支南始终坚定不移的朝着她的理想奋勇前进。
“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八十年代的中国,要想进大学读书远远比现在困难的多,社会选拔机制是精英制的选拔,也因此,大学的含金量非常高。所以在大学毕业后,作为第一届的科班大学本科生,陈支南便分配到了培正中学教书。
“我到中学当老师的第一步就挺成功的。”陈支南回忆道。来到课堂上,陈支南一手漂亮的黑板字是学生们最先认可的。“我在黑板上一写,学生就在下面说好漂亮的字。”陈支南认为,字如其人,要做一名老师首先要在形象、气度上给学生留下一个教师的印迹,“字”就是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因此,陈支南在大学四年里,每天自觉地坚持练字,无论是钢笔字还是粉笔字。从“字”开始,陈支南便为她的教师生涯开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头。此后,她在学校的黑板字的板书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全校的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中,刚毕业不久的她也拿了一等奖的头衔。
在培正13年的时光里,她先后任职过班主任、级组长、团委书记、科组长以及教导处德育主任。“培正是一所很大气的学校,和我成长的印迹非常吻合。”陈支南说道。“对于培正中学,我心怀感恩。是它扎实了我的基础教育。”在她任职德育处主任时,恰逢东山区进行校长竞岗,主任以上级别的教师都能参加,于是陈支南便去报了名。当时参加竞岗的人有一百多号人,最终竞争成功的不过十来名而已,但陈支南就是其中一个。就着这个契机,她从培正中学来到了育才中学任职副校长,这一做便是六年。尔后她来到79中(现16中)做了2年校长,在2010年,她来到了现在的13中,一所百年老校。
“别了,百年13中;别了,13中的大榕树。但永远记得陈校长的‘亮剑’精神,它会伴我走完每一段精彩的人生路。”这是13中的一名高中生毕业写下的留言。陈支南来到13中后,开始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学校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做一个优雅、儒雅、大气、大雅的老师;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超越自我,自信自强,不断创新。”每年的开学典礼上,陈支南校长都会告诉学生传承十三中人的超越自我的精神。
在陈支南校长的带领下,2011年,13中以优秀等级通过了“第五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提升广东省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验收,初三毕业班以进步幅度最大和同组第一名的绝对优势获得越秀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和进步奖。高三毕业班获得了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
从事教育行业那么多年,陈支南校长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育人为本,先做人再做事,我希望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全人”,所谓“全人”就是“品德优秀,德才兼备,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够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人生是需要积淀的,成长非一日之功。”
从教师到校长,陈支南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最大的感触就是现代人的竞争,就是人心态的竞争;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那么每个人都会是专家。“充实认真的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因为人生是需要积淀的,成长非一日之功。”也因此,陈支南特别重视专业基本功的扎实。“有句话说‘大学学的内容和社会是两张皮。’这句话我不同意。”她认为,专业基本功的扎实一定会为日后教学教育能力的提升打下很好的基础,任何一份地方的学习都有存在的必然性。“不然为什么让你去学呢?”陈支南以自身为例,说道:“到中学做老师之后,你肚子里有多少料,在课堂上就会展示多少。就算是后天进修也需要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工作后的她除了进修了研究生课程之外,从三年前开始,便参加了“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学习。
有道是学无止境,在陈支南的办公室里,陈列着一排长长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在工作空暇之余,陈支南就会拿起一本书细细阅读。“我现在多么希望回到大学四年那种学习的生活中,现在忙于琐碎的学校事务,经常觉得没有时间静心来读书。”陈支南感慨道。虽然每天的工作繁忙,但她始终坚持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学习学习,就是要学而时习之。”
对于师弟师妹们,她希望大家能够阳光心态,健康生活,充实每一天,不要虚度年华,要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读书时候比较乖,心态不会太浮躁,所以才有了扎实的基本功。”陈支南感慨道,现在许多大学生读书心态都比较浮躁,她觉得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什么事情,既然进了大学,就要在这四年里学好专业基本功,多看书,多感悟,将来才能回报并服务于社会。“作为一名教师,内练素质,外修气质太重要了。”
(供稿:刘慧婷 关巧雅)